杨 斌:博士,生于1975年,先后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师从唐勇力教授。现为中国工笔画协会理事,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画系主任,山东美术家协会人物画艺委会副秘书长。
深悟涵孕 单纯心智 —— 杨斌工笔绘画创作二读
文/郑岗
一
有评论说70后画家大都有去历史化的倾向,或者说他们对历史的社会性表达抱着一种远离的心态。我认为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实际上这一年龄段的画家与历史、与社会的关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且他们大都自觉地融入在社会形态里去思考历史。只不过这个“历史”是他们认可的、愿望中的、确实能落地的一种社会概念。在那里好像他们能够自由地积累知识,能够自由地选择,更能够独立思想……
对于这些画家的评判,大都在套用所谓的当代理论。为何出现这样的情形?这些画家存在怎样的倾向?我想这是重要的问题。
当新的社会意识倾向消费文化时,有些生活与历史理念在消解的过程中会有很大副作用。在消解了不合时宜理念的同时也会破坏掉历史性意义。
——流行性语言、流行性视觉的影响,会使得人们以往的情感、知识的确定与生命的状态都会有失衡的情形产生。对于以往已形成的社会评价体系,人们会产生质疑与反叛。所以有些人更看重自我的、或者小众意义的对社会与历史的识读,专注解读性判断。我一直认为新现实主义水墨理念的提出,也有对这一现象的思考。而“新现实主义水墨理念”的出发亦关涉到对70年代画家的大背景,以及具体个案发展的分析。
迷失 180X230cm 绢本重彩 2009年
以杨斌为例。
杨斌主要从事工笔绘画,是“新工笔”概念一派的代表人物,他的绘画很注重形式方法。以线造型的应用,以及大量壁画里的元素,使得其作品传统味道特别浓。
然而,仔细深读会发现杨斌绘画的意趣主要在当下。工笔绘画是中国传统绘画最具技术性的一种表现形式与画法,属于工整细致的一类。因此它的产生与发展都是随着相当纯粹化的技术理念与范式而变化。
面对这样纯粹的绘画技术,怎样表达可以消解以往“道统”的束缚,避开条条框框的羁绊而自由呢?我们知道因为追求当代理念的树立,出现了“新工笔”。但是意念的投射与工笔的形式界定,在很多层面上两者的意义有时是相悖的。这样的情形使得当代理念与文化形式的探索,超出了所绘本身。
其实,在“新工笔”理念出现之前,杨斌的博士生导师唐勇力教授就在探索工笔画当代性的路上已经走了很久。他提出了“写意性工笔”的概念,倡导将工笔的严肃性通过表达意念的介入,使其在工整中出现情感性的、或者随机的理念性情趣。如果这可算是中国工笔画的一种重要的新表现思路。“新工笔”概念的产生就是一种擎旗鲜明的对传统发出的时代诘问。
时间之象 之二 108X317cm 绢本重彩 2018年b
因为许多画家都在强调图像的意义,强调关键性的个人表达,强调在折射自己内心的表达过程里,叙述着对历史与传统特性的认知。众擎易举,使其成为70年代一种审美性的历史观。
——所以画面可以怪异,或者深奥,使得那些晦涩难懂的东西终成为画面性的表达。关键性、预示性、纯粹性、无关联性……都可以展现出、转换为绘画的意义。即使,当代理念是当下画家都要面对的,但因其知识背景与个人所处情境的不一,导致了思考的不同维向。正如新现实主义水墨理念的提出更具社会意义和审美倾向,众多绘画新理念基本都只定位在发展的眼光上。
显然杨斌在这方面取得了自己的成就。譬如杨斌在佛造像里加入了当下情形。好像他在转化造像的内容,可我的理解是在潜移默化地将“人人皆佛”的理念画了出来。这也就表达了“玩世不恭”表象下对宗教心怀敬畏,一丝不苟的精神。谁能说当我们将俗世生活中的意趣以佛意所指描绘出来时不具备佛性。
流兮 166X80cm 绢本设色 2015年
因此,当艺术家将宗教原本的集体意识,转换为以个人的角度去理解时,也就出现了在绘画上与诗意不同的人境。所以我是这样说杨斌的与其他画家的不一样,他情感充沛,目的单纯,尽个人理解而表达内韵丰富的佛意。杨斌很迷恋线的应用,他把传统中国画“以线造型”的“线”的表现力刻意到了恰到好处。将线的表现力与自己的语言结合出了逸与拙可以通感的佳境。他将“文”化合在笔意中,将墨韵凝合于罩染里。这是他潜心思悟、修炼手艺所达到的语境。可以说他在工笔方面是奔着突破学院式的、或者说传统道统的工笔造型意味去努力。在主张“新现实主义水墨理念”画家中,作为70后的杨斌非常出色。当然,作为青年画家他在全国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时间之象 之一 108x317cm 绢本重彩 2018年
二
在没有看杨斌的新作之前,我以为杨斌是中规中矩地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来描绘景物与人物,发挥着中国画优秀的传统表现力。看过新作结果就与想象的断定大相径庭。
杨斌的绘画充满了“臆断”,充满了“奇谈怪论”。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杨斌在生活中提炼的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工笔审美——坚持以线造型的基础,中锋用笔力求工整、细腻、严谨,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审美意趣这样一类追求。而是在形态各异的情景中,表达着异样的情绪——不安、无理、空茫、艳丽、奇异,各种心态散发着不合理的迷惑。当然其娴熟的造型能力,又让他没有脱离和谐的画面.
时间之象 之二 108X317cm 绢本重彩 2018年c
有评论说,杨斌追求后现代主义的方法。不过,看洋溢在杨斌的工笔人物画中,并散发出的造型与色彩、景象与人文特有的和谐之象,应当是靠近现实主义创作理念的。他的生活、思想与感觉,在记忆交错中,产生出的复杂情绪和有悖论色彩的情形。譬如画面的诗意让人感觉到的是人际间的关系中某种幻化的景象。这种景象实质上还是一种空间表达的延展,是由石青、石绿与大红相交产生出的中国色彩与当代生活、生存状态、当下审美的复合出的样貌。看似浓烈的宣泄,细品是一种单纯。用哲学的观点来看,他的渴望还是朴素的。他的情绪复杂,但他的追求又回到了单纯。
时间之象 之三 108x317cm 绢本重彩 2018年b
——在一个复杂的当代社会里用近乎于禅修的状态熔炼意识,表达了外在的复杂,却内心安静。
杨斌的博士生导师唐勇力教授提出写意工笔的概念,杨斌遵循了这种概念,同时对张望教授提出的“新现实主义水墨主张”他也有深刻的思考。“新现实主义水墨主张”强调以个性的审美、个性的语言、个性的表达解读社会,并不是与社会的共性无关。拿杨斌的绘画比对会发现他在这个范畴里表现的更出色。
时间之象 之三 108x317cm 绢本重彩 2018年c
我们细研杨斌的绘画,会清楚他的思考有当下性,也有历史视野。在创作中他以新的表现语言表达新的人文关怀,也关注到社会发展最前端的社会形态。
一句话:深悟生活与时代的涵孕,单纯艺术与情感的心智,开拓并擎举绘画主张。
时间之象 之四 210x41.5 绢本重彩 2018年b